2023年7月,七旬老人白某某与同村八旬老人李某某二人因倾倒生活垃圾纠纷发生口角,进而相互揪扯,导致李某某肋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公安机关于2024年3月22日决定立案,自此,一件琐事演变为刑事案件。案发后,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情绪激动,公安、乡镇和村委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均未见效。
2024年底,固阳县检察院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发现该案并提前介入,为从根源上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防止矛盾升级,决定运用轻伤害案件“检察+公安+司法+乡镇+基层组织”五方合力化解矛盾工作模式。首先经与派出所侦查人员核实发破案经过,掌握案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双方动手的具体细节,引导补充完善固定相关证据;其次通过镇政府和村委了解两位老人生活环境以及平时邻里关系,准确分析案件事实,找准矛盾症结;最后充分听取案件当事人诉求,找到双方当事人及其子女对于案件处理的争议焦点,寻求调解切入点。
通过充分的前期介入工作,县检察院与县公安局、镇政府和村委组织双方在镇政府综治中心展开了第一次调解,通过公安机关对案件办理情况以及事实认定进行说明,检察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双方在诉讼中可能承担的责任以及过错释法说理,同时告知双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涉及民事赔偿的材料,司法所工作人员提供了法律咨询,给双方留出一定的考虑时间。在第二次调解中,因双方对于案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予以认可,检察机关针对当事人关于民事赔偿数额的诉求争议焦点,专门邀请县法院的民事法官参与,结合双方在案件中的过错程度、伤情等情节,当场进行了专业计算,合理合法地确定了赔偿金额范围。
2025年4月30日,经过多方合力付出,案件双方当事人终于在检察院、法院、公安、乡镇、村委的见证下达成赔偿协议,当场履行了全部赔偿金,这场邻里纠纷引发的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邻里纠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对于因琐事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检察机关坚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将开展民事调解前移到侦查环节,充分借助侦查监督与协助配合办公室优势,引导侦查机关全面规范取证,准确认定案件基本事实;分析把握双方矛盾焦点以及当事人的具体诉求,联系公安机关、司法、乡镇、基层组织,将司法办案与深入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推动矛盾实质化解,做到小案精办,避免小矛盾发酵成大矛盾,真正从根源上修复被损坏的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