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对该群体权益的保护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实,对于消除标签效应对罪错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意义重大,关乎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为推动有效落实该项制度,固阳县人民检察院、东河区人民检察院以“研发+应用”模式,推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织密罪错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封存防护网,以法治之光,促进未成年人回归之路。
2024年7月,固阳院未检办案组在办案中发现,个别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未被封存,可能导致其升学受到影响。在详细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并与相关执法司法部门沟通后,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确保“应封尽封”,固阳院研究确定了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漏封记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数据源获取路径,探索建立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封存数字监督模型,通过对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法院业务系统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发现应封存未封存问题线索31条,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监督纠正。
2024年8月,东河区检察院对接固阳院展开横向联动,运用该法律监督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比对,模型快速筛选、精准识别出5条线索,东河院经进一步排查,针对发现的“应封未封”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并得到采纳。同时通过模型运用为固阳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模型设计、提升模型应用质效提供了有益参考。
两地公安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部署研究,核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数据,并调取有关文书、案件材料,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全部依法封存,并推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理顺权责明细,强化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封存工作宣传,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档案封存工作做细做实,从源头上根本性解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问题,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该模型在全市推广应用后,青山区、石拐区等多家检察院通过模型累计筛选案件数据近万条,发现线索50多条,展示出实用性强、数据获取简单、应用方便、成案率高等特点。下一步,固阳检察院将紧密结合工作需求,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秉持向数据要产出的理念,以个案办理为突破点,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能力和质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